“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羊肚菌,在顺义大面积成熟啦!”北青社区报记者昨日获悉,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后桥村的鑫丽园羊肚菌种植基地,是北京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5万斤鲜羊肚菌陆续成熟,农户们正忙着采收。此外,相关采摘节也已启动,4月上旬前,市民可到基地体验亲手采摘羊肚菌的乐趣。
在顺义区李桥镇后桥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片忙碌的采收景象。
菇棚里,大大小小的羊肚菌像一把把小火炬铺满地,长势十分喜人。“基地今年共种植47个棚的羊肚菌,约50亩地,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单一羊肚菌种植基地,按照当前田间长势,预计可供应北京市场5万斤以上的鲜羊肚菌,占2023年全市羊肚菌总产量1/3以上。”后桥村鑫丽缘合作社负责人晁怀国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羊肚菌是世界十大名贵菌种之一,不仅口感鲜嫩清甜,更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煲汤、清炒、红烧、蒸制均有独特风味,颇受市民喜爱。喜爱温暖湿润的羊肚菌,似乎与干旱寒冷的北方无缘,要想在北京本地种植难度不小。但随着近年来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设施调控技术的发展,这一设想转化成为了现实。
京郊建成多个单产破千斤
羊肚菌高产示范田
工作人员查看羊肚菌长势
“今年的羊肚菌长得不错,前两年可不这样。”晁怀国介绍,基地从2021年底就开始种植羊肚菌,当时想着羊肚菌价格高市场好,种了肯定能挣钱。没想到,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到了出菇时节,看到的却是星星点点的羊肚菌,有些区域小羊肚菌甚至刚刚露出地面就枯萎死亡,几近绝产。晁怀国这才意识到光有想法和热情不行,好的种植技术才是关键。
后来,在顺义区、镇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食用菌技术团队开始了后桥村的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作为最早在北京地区引进种植羊肚菌成功的单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在品种筛选、种性活力、土壤处理、外援营养数量与质量、环境调控、催菇育菇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探索的基础上,驯化出“北京羊肚菌”特色品种并筛选了G8等多个高产品种,在京郊建立了多个单产突破1000斤的羊肚菌高产示范田,形成了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和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亩产超千斤高产技术体系。

每年,全市有10万吨
“北京羊肚菌”特色品种供应市场
鑫丽园羊肚菌生产基地南庄头园区内,设立了羊肚菌展示区,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羊肚菌,同时向市民介绍羊肚菌的形态特征、食用方法和功效。
规模化种植会产生规模化收益的同时,也隐含着技术风险的规模化积累,为确保规模化收益的实现就需要消除技术风险的积累。为此,技术团队与后桥村基地精心合作,从土壤消毒与调配、棚室条件完善、品种确定、菌种质量、外援营养数量与质量管控等各环节集中梳理,形成种植方案并予以落地实施。

“优良品种、高产配套技术体系以及精心的组织实施缺一不可,而基地每一栋日光温室羊肚菌良好的长势也印证了这一点。”晁怀国说,从当前长势预测,平均亩产超1000斤,总产超5万斤、总产值过200万元这一基本目标将很快实现,总产量预估将占2023年全市羊肚菌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

李桥镇后桥村种植的羊肚菌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食用菌科科长、正高级农艺师魏金康表示,近两年,在北京市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羊肚菌乃至食用菌作为北京市菜篮子的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产业,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单产、总产和产值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每年北京自产有30多个品种,约10万吨的食用菌可以供应北京市场,全年均有自产食用菌品种上市。“下一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围绕单产提升和特色化发展两个目标,立足技术推广服务公益职能,强化科技支撑,力争促进产业更好发展,共同助力首都乡村产业振兴。”
综合北京日报、新京报报道